西北大学附属中学

附中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附中动态 > 附中新闻 > 正文

建设标准化高中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作者:管理员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7-06-10
点击次数:

 

2005年,省教育厅决定取消省级重点高中称谓,从200691起,原省级重点高中更名为省级标准化高中。省教育厅的这一重大决策,对于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我省普通高中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表示坚决拥护。

两年多来,我校按照省教育厅、物价局印发的省级标准化高中评估标准的要求,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办学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下面我对西大附中近几年的工作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学  校  概  况

西北大学附中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高校附属完全中学,1997年晋升为省级重点中学。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近1700人,教职工120人。

1.不断端正办学思想,努力培育学校精神

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全校教职工教书育人的思想基础。学校精神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动力。近几年,我们总结四十多年的办学经验和传统,集思广益,总结提出校训、办学理念、育人理念、办学目标、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校风、教风、学风、办学传统、学校精神等办学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从而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软实力。

我校的校训:勤、诚、博、美 (勤奋、勤俭、诚信是我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广博的知识、博大的胸怀、美好的理想、美好的品德、美好的心灵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目标;优美和谐的成长环境、美好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是我们共同的努力方向 )。

育人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科学育人、全面发展。

办学理念: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创新强校、依法治校。

办学目标:名师荟萃,德艺双馨;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制度健全,管理严格;教有特点,学有特长,校有特色;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强;教风、学风、校风好;高质量,有特色,时代精神,文化气息,省内起示范作用,全国有一定影响。

教育观:人人成功,个个成才。

人才观:尊重个性,全面发展。

质量观:合格+特长。

  :宁静致远。

  :敬业、爱生、严谨、合作。

  :博学、多思、践行、进取。

办学传统: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创新图强。

学校精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开拓进取。

2.优化办学条件,积极实施新课改

为了迎接省级标准化高中的复查评估,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校舍的要求,为了改善西大附中校园面积小的不利状况,近几年我校在校园建设、教育教学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目前,西大附中拥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与设备:双控多媒体校园教学网、“校校通”宽带远程校园网、电子备课室、多功能厅、多媒体理化生实验室、微机教室、教学、办公用计算机200多台、教职工每人1台笔记本电脑、64座语音室、文物陈列室、地理教室、音乐教室、美术室、科技室、劳技室、师生阅览室、室内体育活动室等。教室、实验室配有多媒体投影、空调等设备,办公室配有微机、电话。特别是2006年我们申请在西北大学校园内增加一座教学楼,新增校舍面积8000㎡。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地增加了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能力,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为新课改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3.弘扬拼搏精神,打造附中品牌

建校46年来,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大学部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经过一代又一代附中人的努力拼搏,特别是近十年来,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省市区多种奖励和荣誉。如,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实验学校、陕西省高中艺术课改实验学校、西安市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单位、西安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西安市研究性学习实验学校、碑林区为高等学校输送人才(重点高中组)成绩突出学校、碑林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示范校、《华商报》百万读者心目中的明星学校、高中生物竞赛陕西省团体第三名等荣誉。

特 色 与 基 本 经 验

近年来,基础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办学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我校所在的碑林区名校汇聚,强手如林,像我们这样基础薄弱的高校附中要想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从实际出发,闯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独具特色的路子。这些年我们牢牢树立“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创新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狠抓常规教学管理,以争创省级示范高中为起点,以建设一流的教学环境、营造一流的校园文化、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流的社会人才为突破口,在跨越式发展中实现莘莘学子成人成才成功的梦想,并初步实现了校园文化高品位、师生素养大提升、教学质量稳提高的办学目标。

一、质量立校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质量立校督促我们强化危机意识,强化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我们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思想,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以特色立足于名校之林,以质量创造基础教育的最佳成绩。对此,我们有明确具体的措施,有科学有效的决策指挥系统。

1.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良好、德能双馨的师资队伍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前提。学校坚信,学校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所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自然成了学校工作的重点。目前,我校特高级教师占49%,学历达标100%,初高中教师中本科94人,占98%,硕士15人,占高中专职教师24%。省级教学能手5人,骨干教师5人,学科带头人13人。多人在全国省、市、区各类学会中或专业委员会中担任重要职位。正因为有这样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团结协作、默默奉献,才有西大附中的今天。

主要措施:①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②发挥骨干教师、特高级教师、教学能手的指导、示范、引领作用。③狠抓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一二三五工程”,即一年站稳,二年认可,三年教出特色,五年成为骨干。④鼓励教师继续深造,稳步推进学历达标及提高工作。⑤选派教师外出评先创优,培养一批有影响的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⑥设立专项经费,保证教师外出培训。

2.创建常规管理示范学校

狠抓质量,严格过程管理主要措施有:

①制定和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初步探索、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教师工作评价和学生评价的一系列制度。

加强教学督导和检查。每学期进行三次大型教学检查,涉及教学用书、学生作业、教师教案、考试评价,并对教学检查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会议,认真分析,及时加以解决。

②课堂教学管理方面推行教学日志、表格同步监控制度。由学生客观、真实记录每节课的情况。每周教导处统一汇总,对发现的问题通过全校大会点明情况、个别谈话的方式及时纠正。

③每学期确定教学开放周,邀请家长到校听课、座谈,听取家长的建议和意见,促进民主管理教学。

④改革考试管理方法,各年级以点带面,设立无人监考诚信考场。对教师实行教考分离和质量分析通报制度。

⑤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严格执行《教师教学工作手册》,对课程计划、备课、作业、教改实验、考试、听课、教研专题、学困生转化等20几个方面做了明确要求,《教学手册》的推行,使教学常规的每一个环节落到了实处。

⑥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个性差异,为各类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发展空间。在抓好特长生、优秀生培养工作的同时,通过开展“学科节”、“课本剧”及其它活动,让所有学生都有表现和发展的机会,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各显其能”。

⑦建立教学督导机制。组织校内外专家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反馈座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⑧刚柔相济,科学管理。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要求很严,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管理从不放过,坚决做到任务落实,责任追究,重大失误,决不姑息。同时,学校考虑到严管、细管可能使教职工精神压力加重,于是想方设法为广大教职工减轻工作、心理压力,一般大会上批评不点名,只点现象,问题下去当面严肃谈。多表扬,多鼓励,讲究方法,理解尊重,使管理变为教师自觉行为。一个人只有对一种事业有热爱之情,才会把这项事业做好;一所学校只有让教职工对她有热爱之情,才能办成最好的学校。学校还定期组织教职工集体活动,沟通感情,凝聚团队精神。这些充分体现了西大附中所具有的人文关怀。科学管理,让每一位教职工都能在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气氛中工作。

2005年我校被评为碑林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示范学校。

3. 课堂教学改革求实效

为了确保我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进行,做到早规划,早准备,抓落实,保质量,我们从2005年开始就开展了一系列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学习、培训、实施工作。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如下:

成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构建科学管理体系。

积极宣传,为新课程实验营造最佳气氛。

全员培训,努力提高实验工作水平。

制定规范细则,确保新课程实验有章可循。

我们认为,研究新课程是教改的当务之急。而实施新课程,关键体现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是本次课改的重中之重。只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才能实现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才能从根本上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首先,举办了“课堂教学创新论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开放周作为我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重要举措,从几年来的实践情况看,收到明显的成效。为了进一步引进监督机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探索改革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新途径,不断提升西大附中的声誉及教学质量,200652227日这一周,我们不仅邀请了家长亲临一线监督教学,而且通过网络、报纸邀请了其他学校的老师前来听课、评课。更重要的是,在27日,我校和《华商报》、碑林区教研室联合举办了“创新课堂论坛”活动。我们邀请了十余位社会知名人士参会,有300多位家长和其他学校教师参加论坛,会上先后有9位教师做了精彩的发言。论坛别具特色,反响良好。这种教学论坛在西安属于首次举办,《华商报》、碑林教育网、西安教育学会、西北大学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其次,不断地探究新课程的新思路,完善课堂教学。

我校教师在实践中凭借集体智慧,寻找到了 47条课堂教学成功标准,如“学生应该大胆质疑,合理质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意识的正确评价”、“学生能主动寻找合作交流伙伴或主动与教师交流”等等。同时也找到了课堂教学失败的31个例子,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以为戒。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师的备课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通过反思和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形成了自己对教学的独立思考,逐步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一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讲述了她的教学方法:“我很重视备课这个环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揣摩教材编排意图并落实重点训练项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选择教法;在课堂上,我总是积极创设情境,营造出宽松、愉悦、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学习环境;每一堂课结束后,我会布置适量的作业,组织学生练习,以便达到巩固学习成果的功效。”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研可以帮助教师在工作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从而改变教师的成长方式,这是走出教学困境的最好出路。

第三,评选“西大附中教学能手”,开展课堂教学比赛

20062007年学年度第二学期,我校为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举办了首届教学能手大赛。能手大赛历时半学期,内容涉及教案、说课、讲课、学生评价、基本功大赛等多个方面。王毅军、杜鹃两位教师被评为首届“西大附中教学能手”。他们不负众望,20067月,王毅军老师代表陕西省在内蒙古自治区参赛获得了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20074月,青年教师杜鹃参加首届全国中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获特等奖;2006年芦竹燕老师被评为陕西省特级教师。

2005年我校经教育厅批准为首批高中艺术课改实验学校。高中艺术课是必修课,但在高考压力下,许多学校重视不够。实际上,我们认为艺术教育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全校课堂教学创新。孙莉老师是省级教学能手,工作热情高,科研能力强,她的高中艺术课深受学生欢迎。20054月她的国家级示范课《多元共生》、20074月的《点、线、面游戏》的示范课都由中央电教馆、中央电视台在我校进行录制。在此期间国家教育部艺术司领导和省教育厅副厅长吕明凯来校听课指导并予以高度评价。

几年来,学校在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先后组织教师进行各级培训100多人次,校本培训共5次,举办研讨会5次。在积极转变观念的同时,以课堂为突破口,不断探索,反复实践,优化结构,实现课题教学模式的重建与创新。先后组织了上百节评议课,举办了教学开放活动、教学创新论坛,发放300多份师生、家长调查表,撰写课改论文100多篇。目前,一个百花齐放、“多元共生”、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课堂创新局面已经形成。新的课堂上,情景体验式、和谐发展式、发现探索式、自主交流式、合作分享式……教师求新求实,各显其能。新的课堂上,创造与表现、求知与体验、反思与评价,这种微妙的整合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和激情之中。新的课堂上,气氛民主、平等、和谐,师生互动、共同探索、平等交流、共同发展,保证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三位一体的真正落实。

目前,新课程改革在我校扎实、稳步推进与实施,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课改使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评价观正在变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课改不仅解决了过去我们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顽疾,而且成功地实现了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本位转移,同时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改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教师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走向“问题世界”,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其探求和拓展。“多元共生”,方式多样,师生互动,情趣共济,情理交融,合作探究,共同享受愉悦。

新课程改革也大大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我校高考上线率一直保持在100%,一本上线率60%左右,二本上线率80%左右,杨舒、侯嘉、王晔、雷蕾等一批学生考上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南大、人大、北师大、西安交大等著名大学。我校中考成绩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4-2006年我校中考成绩名列碑林区前茅,高中录取分数线连续三年位于西安市前十名。

二、科研兴校

1.开展校本教研,彰显教学特色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宗旨,自觉更新教学理念,认真研究新课程,注重教学实际,突出校本教研,尽力彰显教学特色。我们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本校师生实际,积极开发校本教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研究模式。基于我校在这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2005年学校被授予“教育部以校为本校本教研建设基地碑林区实验学校”。

为推进校本教研工作,我校从2003年起着手制订了校本教研的长远规划并陆续出台了相关制度:《课堂教学自我诊断制度与要求》、《关于集体备课的规定》、《听评课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实施方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校本教研管理办法》、《校本教研理论学习制度》。

依据这些制度,我们严格督促各项研究活动,评价实施效果,褒优警劣。

我校初步形成具有“四定、四有、四到位”的学校校本教研特色。

  :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

  :有主题、有课例、有中心执行人、有记录。

四到位:情境录像到位、述评剖析到位、反思研讨到位、诊断总结到位。

具体做法:

(1)以课题促课改,以课题促科研

几年来,我校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在学生心理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我校正在研究的课题中,国家级课题3个,其中,周宏老师负责的“历史学科问题探究能力培养”课题获国家一等奖。申振贤老师负责的“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07年底结题,阶段性成果《成长的足迹》已经出版。数学组承担的“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试验与研究”课题08年初结题,目前课题承担者已撰写多个教学案例。省级课题3个,有杨校长负责承担的省级课题 “校本教研制度创新研究”,曹建联老师负责的课题 “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渗透研究”,周宏老师负责的课题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些都是十一五国家重点课题。另外,我校正在研究的市级课题有6个,区级课题8个,校级课题23个。其中,祁银锁副校长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研究”获市级一等奖,黄闯书记的“未成年人家庭德育的现状与对策”获市级一等奖。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以“案例研究”为突破口,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结合新课改实践至少撰写一个典型案例。我们还为承担课题研究的老师们组织了一次案例写作培训,聘请专家结合典型案例,讲解案例研究的基本模式、案例写作的技巧及如何剖析案例中隐含的教育意义。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激发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热情,提升了教师思考、研究问题和案例写作的能力。我们还开展了教学叙事的写作活动,这是一种比案例研究更生动、更易于被教师掌握的方法。除此之外,每学期教师必须撰写一篇论文。实施校本教研以来,我校70%教师每年有论文参评,有近300篇论文在期刊上发表或获奖。

(2)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校本课程

实施新课程,使校本教研如鱼得水,不断实现新的飞跃,即“由自由王国到必然王国,再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真正意义上让教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形成了一种促进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老师们积极响应,自觉实践由“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转变。

教师们针对当前的课改理念,探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感悟,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

我校校本教材现在已出版发行的有8本,如:

黄荣发老师的《化学与人体健康》、《化学与环境》;

梁颖老师的《防灾  减灾》;

周宏老师的《我们身边的史地》;

黄思放老师的《历史知识结构规律性》;

黄闯老师的《小提琴二重奏》;

杨晓云老师的《成长的声音》;

韩克忠老师的《实践 探索 创新》。

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校园安全等也是我校的校本课程。我校根据实际需要出版了《教子心语》《育人心得》《师语点津》《走近太阳》《市场撷英》《心灵之约》等校本教材。

 (3)重视专家引领,推动新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前沿的专家为我们提高教研水平提供了必要的指导。2005年,我校邀请陕西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张迎春等5位教授亲临指导,做专题报告,并聘请他们作为我校“校本教研”指导专家,定期指导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西安市教研室及碑林区教研室的领导专家也多次莅临我校,现场指导我校校本教研工作。

我们还充分利用西北大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聘请著名学者为我校的特聘教师,指导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如文学院院长李浩教授、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舒德干教授、张国伟院士、生命科学学院李保国教授、数学系王连堂教授、张文鹏教授等。这些教授学者的加盟,壮大了科研队伍,增强了研究实力。

2007415,我校联合西安市教研室、碑林区进校,邀请著名课改专家、银川一中校长戴冰青女士为我校作了关于高中新课改课程的设置、学分的认定、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等内容的专题讲座,她特别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谈了他们实施高中新课改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使我们受益匪浅,为我校2007年下半年顺利走向新课改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以研促教,硕果累累

2005年,碑林区教育局碑教发87号文件批准我校为首批“以校为本制度建设碑林区基地试验学校”,我校根据相关内容,召开了现场会,宣布了我校“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安排意见,提出了校本教研的具体措施和要求,而后,我校校本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教研成果硕果累累。。

2007226,《北京新课程报》头版题为《杏满枝头春意闹》,报道了我校实施校本教研的情况。

20061027,《华商报》题为《与新课程同行,在实践中成长》,报道了我校的校本教研成果。

2006109日,《西安晚报》题为《西大附中校本教研掠影》,以照片的形式报道了我校校本教研的方方面面。

20074月我校在西安市教育学会2007年工作年会上作了题为“开展校本教研、彰显教学特色”的经验交流。

20074月我校论文《开展校本教研、彰显教学特色》被评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校长联谊会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并编入《中教论坛》一书。

20075月,此论文被收入碑林教研集。

近几年来,我校教师外出作学术报告、讲座达一百多人次。

校本教研如一缕春风,吹遍西大附中校园。校本教研让西大附中的教师走向学生,走近目标。教师因校本教研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学生因校本教研获得实实在在的成绩,学校因校本教研实现实实在在的发展。

2.研究性学习结硕果

研究性学习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符合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我校研究性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

1、学习、考察、宣传和准备阶段(1999——2001)

2、尝试阶段(2001.9——2002.7)

研究性学习活动从2001年正式开始在一个班做试点。制定和建立了研究性学习的有关规划、计划、管理制度及相关各种表格:

《西北大学附中关于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意见》

《“研究性学习”中指导教师工作职责》

《高中“研究性学习”工作计划》

《“研究性学习”工作考核奖励办法》

《“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学生(教师)评价表》

《“研究性学习”学生成绩评估表》

3、全面开展阶段(2002.9——现在)

从2002年9月起,我校在以前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工作的基础上,在高中全面铺开,逐步推进。制定了高中三个年级关于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办法。

围绕“研究性学习”我校做了以下工作:学校领导特别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研究性学习”培训,先后有20多位教师赴上海、北京等地参观调研,回校后进行培训,召开研讨会,组成以校长为首的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要求学生全员参与。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成为既会做事,又会做学问,更会做人,成为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的一代新人。人文精神是如何做人的基本内涵;科学素养是认真学习、做好学问的基础;创新能力要求既继承前人又要有所突破,不断开拓新境界,这是做事的精髓。理论学习使我们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开展“研究性学习”势在必行!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学生普遍参与,全员参与,有的同学一个人参加几个课题。

研究题目涉及面广,涉及社会热点问题调查;对某一学科的深入研究;基于实验改进的研究课题;对某一现象的探究等等。

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教师有这样的意识,符合课改的方向。目前初中课本变化比较大,许多老师在做这方面的尝试。研究型学习要结合教学逐步开展,不断创新。(如,生物课开展的关于克隆技术利与弊的辩论会就很有特色)。

重视课题选定,题目自己选定,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交给学生。先由学生经过深思熟虑提出自己的研究题目,写出选这个题目的理由。划分课题组,在学生自愿基础上把教学班划分成若干课题小组,每组三至四人。选题,大家讨论选出几个合适的研究专题,填写意向表、再与指导老师协商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并认真填写申请表。聘请指导教师,师生共同就所选对象进行可行性论证,报请指导小组审批。

加强中期汇报和检查,根据所选课题进行社会调查、信息收集、试验探索等活动,进行信息的筛选及整理。课题小组撰写调查报告或课题报告。指导教师检查学生活动的过程纪录,结合实际考察对组内每个同学做出评价。审阅学生的课题报告,与该课题组同学一起修改、完善报告,并将课题报告上报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适时召开研究小组组长会议,了解进度,研究存在问题,允许适当调整研究方向和研究题目。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分期、分批进行展示、报告、交流、评价。

重视研究过程,“沿途的风景才是最美丽的!” “研究性学习”不仅关注研究的成果,更应该注意研究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做好研究性学习日记。坚持正面评价,让评价贯穿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中;重视学生在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分享的情况;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实际收获;强调实践应用,引导学生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包括学会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设想、收集资料、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关注学生体验,指导老师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理,评价时要突出实施过程这一环节。我们突出评价的激励、导向和发展功能,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宽松的环境。

与科技创新、小发明结合,我们开展全校性的“小发明、新点子、好创意”活动,并在高一和高二开展“落蛋、踩蛋”创新实验,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及时发现学生中的思维闪光点,搞好研究性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改进方法、不断创新、形成观念。

研究性学习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共完成近500多项课题研究,提交的论文质量较高,有实践、有观点、有创新。贾妍同学的研究论文《这样演示万有引力对吗?》发表在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物理教学》杂志上,并被评为西安市科技创新二等奖。

科技创新活动取得好成绩:近年我校在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选送的60余件科技创新作品,有将近一半获奖。

2004年获市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彭双、徐倩、赵煜同学根据国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学生分组调查、访谈、辩论,并撰写论文《网吧与中学生》获19届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

2005年获省级三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2006年获市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2007年李佳轩撰写的研究性学习论文《秦岭金丝猴幼猴喂养》获陕西省一等奖。

2007年张璐伟“药瓶警示”获省级一等奖

2007年5月我校组织学生参加机器人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2001年至2007年我校学生获航摸比赛全国、省、市级多项大奖。

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

近几年我校王晔、雷蕾等一大批同学在全国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银奖、铜奖和省级一、二、三等奖几十项,学校四次获得生物、物理团体奖项。

2002年我校被西安市教育局确定为“研究性学习实验学校”。

2003年获得“西安市科研先进学校”荣誉称号。

2004年我校在碑林区召开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三、创新强校

教育造就未来,创新推动发展。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近几年,我校高举改革、创新的旗帜,发扬拼搏奉献精神,以观念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以制度创新保证活动创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和谐发展,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1.系列主题班会工程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中学六年,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具体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首要任务。学生一入学,我们就对学生进行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要求学生把《守则》和《规范》的条文铭记在心,导之以行。各班都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细则,政教处加强检查、评比。我们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制度,让学生将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通过文字、图片、漫画等形式纪录下来,从中体验成功的愉悦,避免失败产生的消极影响,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每年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在高三年级举行庄严的成人宣誓仪式和毕业典礼,激励学生牢记父母和老师的希望,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发奋学习,立志成才,在创造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使学生受到系列的成长、成才、成功教育,我们把初中、高中六年的主要德育内容浓缩为二十个必开的主题班会,并且每年举办一次主题班会展示活动。

2.魅力学科节工程

学科节是各学科的节日,是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学科节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学科节,老师们传播学科课外知识,介绍学科最新成果,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各种综合能力。学校每年举办英语节、物理节、语文节、生化节、数学节、科学节等学科节活动,这对促进教育改革,活跃校园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活力心理健康教育工程

我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较早的,从1993年开始,搞了十四年。现在,我校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建有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咨询信箱,编了四本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全方位、立体式、开放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初步形成,学生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中。我校是省、市、区“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多项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会议、省、市、区级评比中获一等奖,省、市、区教育部门多次在我校召开现场会推广我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都对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过报道。

4.特色家教指导工程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但家庭教育不只是家长的事,学校要自觉地承担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我校历来重视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向,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我们给家长编印了《教子心语》一书,印发了家庭教育参考资料,经常举办家庭教育专家报告会、家长教子经验交流会、家长座谈会等,专家、教师、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有关问题。去年1127日至121,我们以“家长在行动”为主题,举办了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系列活动。活动期间,著名心理学专家、省心理学会会长王淑兰教授做了精彩报告,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老师与家长进行深入座谈,四位专家给家长讲授成功的教子经验。《西安晚报》以半个版的篇幅对此次活动进行了专题报告。

我校的家庭教育工作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省教育厅巡视员陈维理同志,市教育局原副局长许建国同志、德育处处长韩新同志、碑林区教育局原局长薛振虎同志、副局长汤伟华同志多次来我校视察家庭教育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我校是省、市、区三级“示范家长学校”,有关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多次在全国、省、市、区级评比中获一等奖。

5.青春校园文化工程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独特的价值观和学校精神,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奋斗目标的总和。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长期的教育力量,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我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育人的载体,强调既轰轰烈烈、丰富多彩,又扎扎实实、个性十足,在具体活动中彰显无穷魅力。

我校校有校徽、校训,班有班徽、班训,校园、楼道、教室布置充满文化气息,每年举办一次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学科节,各种文艺、体育社团坚持经常性活动。学校开设了20多个俱乐部,各年级、各班经常举办各种报告会、演讲赛、辩论会、主题班会、主题年级会,学生生活在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中。

我校学生参加碑林区运动会、文艺汇演、军训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如:2006年在碑林区军训汇操比赛中,我校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及“最佳方阵奖”、“最佳军体拳奖”。

6.互动国际交流工程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有世界眼光、国际视野。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国际教育交流方兴未艾。

近几年,我校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教育对外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校与韩国春川女子高中建立了姊妹关系,每年两校师生互访一次。我们选派文晓琴、张伟两位老师先后到韩国、美国工作一年。我校领导、老师、学生多次到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短期访问和交流。我们还经常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校长、教师、学生代表团来访。对外交流使我们学到了外国教育的先进经验,开阔了师生视野,为促进中外文化教育交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006年我校与美国圣玛丽大学签定协议,每年选派十名优秀高中毕业生直接升入该校就读大学本科。

7.定向结对子工程

我校坚持“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方针,注重扶持和帮助周边地区普通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成立了由杨校长任组长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工作目标、工作内容、保障措施等,帮扶工作形成制度,并有明显成效。根据市教育局、区教育局统一安排,我校先后与西安市高陵三中、长安区十二中建立了教育对口交流、合作关系,明确对口支援的具体目标、内容、措施、规划及任务完成时间表等。通过互派领导和骨干教师挂职任教、举办专题讲座、开设教师培训班、举行教学观摩课、共同承担研究课题等多种形式,在办学理念、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实施、组织管理和学生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根据自身条件向帮扶学校捐赠教学仪器设备和书籍,定期向其开放图书馆和实验教室。开展校际间“一帮一”献爱心活动。

同时,受美国唐仲英基金会委托,我校选派了8位优秀教师为周至县广济镇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地理6科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此项活动历时3个月,为周至广济镇初中教师作报告8场,上示范课2节。

20051月,根据西北大学与神木县开展校际合作交流协议意向的框架,我校又与神木县六中建立起了“手拉手结对子”关系,开展城市中学与农村中学之间的资源共享,开创城乡人才培养、教育合作的新路。2006年,我校为西安市教育局山区定点学校工程建设捐款10万余元。近三年,我校与帮扶学校在管理、教学、教研、高考等方面的交流活动超过100次,给帮扶学校捐赠电脑,实验设备、桌凳、书籍等价值超过30万元

我校在帮扶薄弱学校方面的突出表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在20049月举办的西安市对口支援工作总结表彰会上,我校被评为“西安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单位”,受到市教育局表彰。

四、依法治校

1.规范办学行为,办让人民满意学校

现代学校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办教育,尤其是办基础教育,必须遵循青少年成长的规律,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充分发动群众,制定、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几年来,我们总结建校四十多年的实践经验,创建了《教职工工作评价方案》、《班主任工作常规》、《教职工考核细则》、《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职称晋升考核条例》、《教师教学工作手册》、《岗位聘任方案》、《财务财产管理制度》等几十项规章制度,规范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和教师行为,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我们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把校长的决策指挥作用,党支部的保证监督作用和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的参与维权作用紧密结合起来,群策群力,共谋学校发展。我们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办事,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2.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学校

几年来,附中领导班子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使附中每一个人都能快乐工作,都能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使教职工“人人有事干,处处有平台,时时有进步”。领导班子团结友爱,精诚合作,乐于奉献,无论干什么事,总是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永夺第一。

天遂人愿,天道酬勤。在办学单位西北大学和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校各项工作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一定的荣誉,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结  束  语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今天,省教育厅来我校进行省级标准化高中复查评估,是对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决心以此为新的契机,以查促改,以改促新,以评促建,以建促进,孜孜不倦求发展,开拓进取创名牌,为把我校建设成省级示范高中,为创造西大附中美好的明天,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竭尽全力,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0075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