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附属中学

经验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德育时空 > 经验交流 > 正文

要重视学生经验在学习中的意义

作者:管理员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9-04-30
点击次数:

 

 

要重视学生经验在学习中的意义

西北大学附中 薛伟民

   学生先前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而人们对活动和学生经验的认识还不统一,还有许多误区。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者杜威针对传统教育以学科、课堂和教师为中心,脱离社会生活和忽视儿童需要兴趣及心理发展等弊端,主张教育要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有关,以儿童的经验和活动为主设计课程。这种思想导致了2050年代的大规模教育改革运动。但由于这种活动课程完全与学科课程相对立,使学习陷入肤浅的、零散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导致基础学力下降,招来了人们对活动的批判。20世纪50年代后期教育界又重新强调基础学科和系统学习,活动学习思想走向低谷。儿童经验在学习中的地位如此反复变化,值得我们深思。

一、活动、体验学习的必要性
  
活动、体验学习的必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社会的变化使儿童在生活、学习中亲身体验的机会减少,对实际生活的关心减少。当代社会的儿童多忙于学习书本知识,他们的自然体验、社会体验、生活体验严重不足,直接关注社会、自然、文化的机会日益减少,而代替它们的是通过文字、符号、图像等获得的间接经验增加。学生在现在学习的都是别人整理过的知识,就如同咀嚼别人已嚼烂的食物会不利于咀嚼力、消化力的养成一样,会造成儿童心灵成长的缺陷。例如活动、体验的缺乏对养成学生的德行极为不利。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青少年儿童活动、体验大大减少。另外,就是家长受社会高学历的影响,认为与其让子女从事家务和农事劳动,不如让子女集中精力学习,长大考取名牌大学,走向名流企业。有些父母则顺从、放任、溺爱孩子,生怕孩子受苦受累。实际上这种做法使以往农家孩子所具有的勤劳质朴的品质日渐丧失,改变了孩子的生活态度。
   2.
劳动在儿童眼中逐渐淡漠
  
劳动是生存的条件,而且是最重要的条件。近代工业文明使机器部分代替了人的工作,其结果是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飞速向前发展,但与此同时,人的智慧、努力、劳作等隐没在机器中,往往被人忽视。因而有必要通过一些活动,特别是通过制作活动,让学生看到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伟大。
   3.
适应终身学习社会的需要
 
终身学习即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不断学习,结合自己的个性、职业特点和爱好自觉地发展自己,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职业场所和人际关系的变更。学校教育要为人的终身学习作准备,就要注意与人的实际生活有关的活动、体验,使学生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学习社会需要人的自我教育能力,它包括主体的意志、态度、能力。为此,教师不能只重视传授知识,而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欲望的培养,帮助学生习得合适的学习方法,形成一生都要不断学习、自我教育的意识、意志。通过活动、体验直接同社会接触的方法比起借助语言文字的间接理解更能习得学习的方法,养成自我教育能力。
   4.
培养学生现代个性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市场化、多元化发展需要一个人具有独立个性,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个性应包括一个人的独立自主性、社会倾向性、精神风貌的独特性和身心素养的整体性,其核心是独立自主精神。就目前独生子女的个性品质而言,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及家长忽视孩子个性的培养,为数不少的儿童形成了任性性格,"自我中心"的意识倾向:行为上随心所欲,桀骜不驯;人际关系上不合群、难相处;依赖心理严重,意志薄弱,吃不了苦,受不了挫折,等等。因此,改进教育方法,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已相当迫切。
  
二、来自哲学、心理学的启示
  
虽然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中的"活动"概念有所不同,但仍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活动、体验学习的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活动指"人的感性活动",指"实践"。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是人之人为人的本质得以显现。人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现实活动。
  
活动也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哲学中"实践"作为联系主客体的环节,在心理学中经常是用"活动"一词来表示的。苏联心理学家列昂捷夫认为,任何活动都是符合一定的需要,为一定的动机所激发,由动作组成,借助于操作而实现的。他把活动分为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外部活动指一切可见的、外部的运动形式(动作和外部言语的形式),也就是主体与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物质活动;内部活动是指内隐的、主体自身的运动形式,如运算、记忆等。内部活动起源于外部活动,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同时,内部活动又通过外部活动而外化,即影响周围环境。

   从上述观点出发,学校教育必须赋予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不能因为为未来社会作准备而忽视了准备期学生的实际活动),而且要注意把外显活动和内隐活动统一起来。针对目前教学中过分夸大了内隐的、观念的活动,而忽视了学生实践的、感性的、操作的活动这一状况,我们倾向于学校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参与的外显活动,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显然,外显活动在要求学生动口、动手的同时也要动脑,即离不开内隐活动。内隐也好,外显也好,衡量的一个标准就是置学生于主体地位,由学生自主参与。
  
三、经验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1.唤起积极的学习意欲,使儿童快乐地学习
  
学生经验的主体是学生,而且经验的场所常在教室之外,它不同于以教师为中心、借助语言文字在教室里的学习。这种经验的学习必须是自发的、能动的学习,出于学生内在的动机。离开教室的学习,对儿童来说有解放了似的感觉,这样儿童就能愉快地、发自内心地从事活动。另外,经验中儿童还会遇到他人未想到的新奇的东西,发现许多新的问题,这种意外的惊奇的发现能引起儿童认知的不平衡,激发儿童求知的兴趣。
   2.
造就学生的整体人格
  
教室里学生的学习通常受教师的影响,依据教师的意愿而学习,体验学习中学生有较多的自由,他们可凭自己的兴趣、自己所关心的事情,指向不同的目标,心存不同的体验,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爱好,因而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行为能力、情感态度综合发展,便于造就学生的整体人格,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参与社会、勇于实践的态度。
   3.
具有道德教育价值
  
学生的经验,特别是一些有些活动,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会感受他人的思维方式、感觉方式,学会关心别人,养成尊重他人的态度和合作精神。集体活动能促使学生对社会性行为准则的自我理解和约束力,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具有职业性价值
  
一些体验学习直接让学生到工厂、农场、商业街、邮电局等单位参观学习,这些活动体验能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职业的信息,增强适应社会职业的能力,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
  
当然,活动式的体验学习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能效低,需要教师事先做许多准备工作;直接体验比间接体验更多情绪性,难使学生作出理性的思考和作出整体理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加工等。

 

 

官方微信